【来自天使的讯息-捷克陨石】第二章:玻璃陨石(似曜岩)小档案
第二章玻璃陨石(似曜岩)小档案陨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,所以一般人多以『发现地』来称呼它,为它命名,至于它真正的『来源地』呢?呵呵,真歹势,连科学家也只能用猜的、用推测的。 一般陨石还好,如石陨石、镍铁陨石、铁石陨石,科学家看其成份,很多地方跟地球很像嘛!记不记得小学学自然课时,老师也告诉我们地球的核心也是由铁质的高密度、大重量物质所组成的。所以呢,科学家就猜想,嗯,这些陨石会不会来自木星(Jupiter)、火星(Mars)呢?或是曾经是一颗结构跟地球、或各行星很相近的独立行星,然后爆炸了、破裂了,就化为无数的小陨石? 这些推论都非常合情合理,虽然尚未有定论,但也相去不远。 真正教科学家『头壳抱着烧』的,不是上述陨石,而是『玻璃陨石』(Tktite),学名似曜岩。玻璃陨石(似曜岩)可以算是石陨石的一支,捷克陨石是玻璃陨石(似曜岩)中的一个项目而已。玻璃陨石的材质含有很高的『硅』,所以不会土土的,而是像玻璃质的。这个东西,有史以来没有人亲眼目睹它直接降落下到地面,然而它明显地不属于当地地质、或是地球地质的产物。玻璃陨石的来源、和可能产生方式,困扰科学家许久,至今仍未有定论。 为了探讨这个问题,我们有必要先了解玻璃陨石(似曜岩)、捷克陨石本身的各种特性,才有助于我们来了解其来源。 一般在谈到『玻璃陨石』(似曜岩),人们多会先想到那种黑黑、丑丑、表面坑坑洞洞的黑色陨石,破裂处或切开处可以看到如玻璃般光亮的光泽。若磨成薄片如1~2mm时,可以透光,此时颜色就变淡黑棕色,不全然黑,而且似乎可以看到有流质的东西在里面。好像把糖浆倒进水里面,还没搅拌溶化均匀的样子。 玻璃陨石(似曜岩)在地球上主要有在几个区域上被发现,常常被冠以当地地名的名称,其形成的年代经同位素放射比较,也各有不同。 一、关于玻璃陨石(似曜岩)的最早文字记载应该是属于中国人的,但是却从未被世人所知。一直到1969年,一位美国德州的陨石专家『扶格·巴涅』(VirgilE.Barnes)在『地球科学』(Earth Science,印行于匹兹堡Pittsburg)发表,并公诸于世。他主要也是读到一篇由彭(C.S.Peng)(先生或小姐?)所翻译,由李大明(Lee Da-Ming)所主笔的报告,才知道在公元950年左右,约是后唐晚期,有一位『刘孙』(Liu Sun)于雷州半岛(Lei-Chou-Pan-Tao)上,常常在大雷雨之后就在地上捡到『雷公墨』(Lei-Gong-Mo)之类的东西,并记录下来。现在推断来看呢,应该是属于黑色玻璃陨石(似曜岩)才对。 至于『雷公墨』、『刘孙』、『李大明』等名字,均属笔者的推测与判断,不一定正确哟!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均是英文资料,只有拼音而已。看看这种拼法及年代,应该是出于台湾人的手笔没错。彼时跟大陆根本没有来往,所以不是用罗马拼音,是台湾独创的拼音方式。希望有此方面的专家,若再能找到此方面的文献数据,也能再和我们分享一下。毕竟这都是咱们中国人的光荣啊! 波希米亚省最大的捷克陨石:发现地
重 量现 存
Radomilice
142.50公克私人拥有(1980)
Dubenec
130.70公克私人拥有(1985)
Radomilice
125.00公克私人拥有(1985)
Zliv
115.00公克私人拥有(1988)
Krasejovka
114.70公克私人拥有(1970)
Strpi
110.90公克布拉格国家博物馆
Chlum Nad Malsi
104.20公克布拉格国家博物馆(1981)
Veseli Nad Luznici
96.80公克布拉格国家博物馆(1961)
Habri
93.30公克R.Pisa,C.Krumlov共有
摩拉维亚省最大的捷克陨石:
发现地
重 量现 存
Slavice
265.50公克L.S.Jihlava
Teruvky
235.00公克R.Duorak(1928)
Stepanovice
232.50公克西摩拉维亚博物馆,垂比克
Hrotovice
220.00公克西摩拉维亚博物馆,垂比克
Slavice
215.00公克摩拉维亚博物馆,柏诺(Brno)
Teruvkv
198.00公克西摩拉维亚博物馆,垂比克
Trebic
196.OO公克摩拉维亚博物馆,柏诺
Slavice
177.70公克摩拉维亚博物馆,柏诺
Mikulovice
176.70公克F.Soucek.Kolovraty
Slavice
167.70公克K.Soukenik.Prevov
Kozichovice
153.00公克西摩拉维亚博物馆,垂比克
Dukovanv
150.OO公克布拉格市化工中心矿石部
这个只是个大概的记录。实际上,还有可能有许多农民、或世代居住在此的居民,他们有些未公开的收藏,有些可能更大哟,但基于安全的理由,不敢公开。这是一笔财富呢,财富露白,就要引起宵小来觊觎了!以上的记录也是参考参考,即使是『天霸王』的尺寸也是二百多公克而已,跟所有其它种类的陨石比较起来,是最小最少的一种。但别泄气,捷克陨石也是所有陨石种类里面最漂亮、最珍贵的一种,现代珠宝店还是把它归在『贵重宝石』的范围内呢!对了,在蕴藏有捷克陨石的砂土堆里面,并不是单单只有捷克陨石一种矿物那么单调,那么寂寞呢。伴随着还有许多冲刷下来的晶亮滚石,最多的就是水晶类的,如白水晶、烟水晶、粉晶,少一些的则是为花岗岩、月麻岩、石墨、云母片岩、含石榴石的蛇纹岩、长石、及石灰岩等等。偶尔,还可以发现到一些黑色电气石、硅绿石(Sillimanite)、红柱石(Andalusite)、蓝晶石 (Kyanite),等等。所以,这实在是一片很丰富、很有生命力的土地。 二、北美洲也有发现陨石(似曜岩),主要在德州(Texas)、乔治亚洲(Georgia)、麻州(Massachusetts)、古巴(Cuba)、英属巴贝多(Barbados),以及在接近太平洋岸的海床上,呈东西走向的长带上,如加勒比海(Garibbean Sea)、墨西哥湾(Gulf 0f Mexico),还有到美国东岸的大西洋(Atlantic Ocean),都有出产。 一种被印第安土著称作『Bediasites』的玻璃陨石是传统的黑色的、不透明的,一样在极薄的碎片或切片上才可以看到半透明的深棕色。曾经被发现最大的一颗有91.30公克重。 另一种是被称作『乔治亚石』(Georgianites),是跟着乔治亚州的名字来命名的,据说此种玻璃陨石也是半透明至透明,而且有橄榄绿的颜色。可惜数据叙述不多,笔者也无缘亲见样品,不然听起来好像是捷克陨石的样子。 在美洲发现的这些陨石年纪,差不多都有3500万年,算是所有玻璃陨石中最『苍老』的。 三、在北非洲的象牙海岸(Ivory Coast)也有玻璃陨石(似曜岩)的发现,也常被学术界、业界称作『象牙海岸陨石』、『Ivorites』、『Microivorites』,而当地人则称之为『Agna』。这是由一位法国科学家A.Lacroix在1934年间发现的,当时仍是法属的殖民地,在可莫河(Comoe River)附近正有淘金热潮。科学家便是在此河流的冲积平原上发现的。这实在很不错,一边淘金,一边又捡到陨石,都是宝贝!常出门、多看看,机会还是比较多。 象牙海岸的玻璃陨石(似曜岩),年纪大约有110万年之久。曾经发现最大块的有79公克重,也是相当大了。 四、再将镜头转向中亚的『 哈萨克共和国』(Kazakhstan),一位派佛(Pavel V.Florenskii)于1975年中,在依利兹河畔(Irghiz River)发现到玻璃陨石(似曜岩),因此学界又称之为『依利兹石』(Irghizites)及(Micro-Irghizites)。 在这边所发现的玻璃陨石(似曜岩)跟别处的大致相同,小地方是含有比较多不规则形状的玻璃纤维状物质,外形没有圆球形的,而是水滴形、圆筒形比较多。颜色也多是黑色,只有在一些微粒状的会有些黄色、白色的出现。 经分析后,这边的陨石年纪并不一致,有大有小,大约从110万年、109万年、107万年、到81万年不等。可见,这些『事情』也是在不同时间才发生的。 五、澳洲这块独立的大陆也是少不了玻璃陨石(似曜岩)来『掺一脚』。早在1834年达尔文(Charles Darwin)先生来做毕业旅行时,就有稍为提到了。1900年时,维也纳的知名地质学家法兰兹(Franz E.Suess),首度把它称为『澳大利亚石』(Australites),后来的人也有称作『Australasian Tekties』、『Microtekties』的。 澳洲玻璃陨石(似曜岩)最常被发现的地方即在南部,还有在河流的冲积平原,太平洋、印度洋的海床也有。好玩的是,在某些不应有蕴藏玻璃陨石的地方,也有少数量的发现。科学家一度搞不清状况,怎么会这样?后经实地堪察,才发现原来是鸵鸟搞的鬼。鸵鸟这种大型的傻鸟,在乱七八糟吃下了一大堆东西后,常常会吞食一些碎石头 来帮助消化。玻璃陨石(似曜岩)就是在这种状况下被吞进去的,然后就跟着大鸵鸟四处旅行参观,时候一到,就被排泄出来。害得科学家搞不清楚是从哪里来的,哦,原来是从鸵鸟的肛门来的。不知发现时是否仍含有异味?
澳洲当地土著要找这些黑黑丑丑的玻璃陨石(似曜岩)不仅没困难,而且很在行。难的是一些业余的陨石玩家,常常捡到袋鼠的『米田共』,还当成是陨石呢!
澳洲的玻璃陨石(似曜岩)比较年轻、比较『幼齿』,大约只有70万年而已。巴克(G.Baker)先生在1962年所做的研究记录,显示最大颗的一颗约有238公克重;因为有部份破裂,他估计完整时,应该有280公克重。而最小颗的呢,长、宽、厚才9×6×0.5mm而已,重量是0.065公克。哈一下、打个喷嚏,就不知会飞向哪里啰!科学家说这么小的陨石,而且形状完整的,实在是很稀有难得的。
六、东南亚各国可说是黑色玻璃陨石(似曜岩)的大本营,在好几个国家中都有被发现,也常常被冠以当地的地名,从19世纪以来,至今仍历久不衰,比如:
△1836年,S.Muller先在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(Kalimantan)发现到,1915年再由F.P.Muller发表出来,称作『Indomalaysianites』。
△ 1844年,A.Damour称作『Malaysianites』。
△1879年,范笛克(P.Van Dijk)在印度尼西亚巴里通(Billiton,Belitung)开采锡矿时,也发现了玻璃陨石,称作『Billitonites』。
△1930年,M.Selga在菲律宾Rizal省发现,先称作『Rizalites』,后来再称作『Philippinites』。
△1932年,Alfred Lacroix把玻璃陨石(似曜岩)称作『Indochinites』。
△1962年,V.E.Barnes及K.Pitakpaivan在泰国东北部发现许多的玻璃陨石(似曜岩),就称作『Thailandites』。
△稍后,在印度尼西亚爪哇(Java)也有发现,称作『Javanites』。
另外,在越南、寮国、柬埔寨等地也都有所发现。
在东南亚地区所发现的黑色玻璃陨石(似曜岩)当中,以在泰国所发现到的一颗最大,像足球般大小,足足有12.80公斤,相当于12800公克。跟前面的记录比起来,那些真是小巫见大巫了!而最小的一颗,是由E.Saurin及A.M.Lacroix于1961年间,在距越南海岸270公里处,从1270公尺深的海底所抽出来的完整的一颗,直径4.7mm,重量仅仅0.06公克,真是超级小!平均年龄在60-70万年,算是相当『幼
齿』的啦!
相信大家在听了那么多的产地、名称之后,也跟我一样会『雾煞煞』。还好,有一位聪明人,也是一位很优秀又很够力的维也纳地质学家法兰兹(Franz Eduard Suess),在19世纪转20世纪当时的公元1900年时,将所有的杂乱名称全部收归,统一称作『Tktites』(学名似曜岩)。哈,法兰兹老兄真是功德无量,阿弥陀佛!不然,教我们这些后来学习的人如何捉摸呢?真是额首称庆!
『Tktites』是源自希腊文『Tektos』的字根,有『溶化』 (MeLted,Molten)的意思。也没错,玻璃陨石(似曜岩)本来就是一种天然的硅砂熔岩,它是在一种高温的状态下被骤然冷却下来的。正因为是快速冷却,所以它没有一个『结晶形』,而是呈团块状的、无定形的(Amorphous)。
一般的玻璃陨石(似曜岩)在被发现时,他们并不是碎片或碎块,嗳,不是从一颗大陨石爆炸裂开后的小碎片,而是大大小小的各个玻璃陨石,都是一个『完整的个体』,而且,一般的玻璃陨石不会单独被发现,通常是一群、一大堆一起被发现。所谓『陨石散落地带』 (Tektites Strewn Fields),少则有一平方公里,多则数千平方公里。
捷克陨石(Moldavite)被发现的数量就相当的少,通常在一立方公尺的砂砾堆中,才能找到2~3片,都市人或从未拿过铲子的人可能很难想象,要靠人力翻动一公尺立方的沙堆,那可是非常累人的事哦,得花上大半天哦,才找得到少少的2~3片。相对的捷克陨石是非常稀有!捷克陨石的散布地,咱稍后再介绍,它们一块块、一片片,也都是完整的个体。
玻璃陨石(似曜岩)的形状很好玩,有圆球状、圆盘状、椭圆形状、水滴形、圆柱体状、哑铃形状的、轮状的、蛋形的,不一而足。或许,还有些特殊形状的,但应该不脱上述几种基本形状,而且是由上述基本形状所衍生出来的。
这些形状呢,透露出一个很重要的讯息,就是说,这些玻璃陨石(似曜岩)在尚未定型时,曾以『黏着、胶状』的型态,在空气中高速地飞行过,才会形成如上述这么合乎『气体力学』的飞行形状。
据捷克当地的陨石专家波兹卡博士(Dr.Vladimir Bouska)所说,此点已经过科学家的实验证实,他们在『风洞』中喷洒一些黏着的胶质物,在飞行一段距离凝结落地后,也与玻璃陨石(似曜岩)的形状大致相同。
玻璃陨石(似曜岩)都是在地表表层约l~5公尺的深度,且多是砂砾层中被发现的,即使在海床中也是如此。玻璃陨石(似曜岩)从未在其它不同的地质环境中给发现到。这点,不也是很鲜吗?
从前面的说明来看,最老的玻璃陨石(似曜岩)约有3500万年,最年轻的才60-70万年。科学家相信应该有更古老的玻璃陨石(似曜岩)才是,只是从地质学的眼光来看,玻璃这种物质在地球表面并不是个很稳定的物质,而是相当脆弱的,它容易被侵蚀、磨擦,或析解、同化到环境中的其它物质了。如以平常的玻璃窗片、饮料瓶子来看,正是如此。找不到比3500万年更久的玻璃陨石(似曜岩),就不应该奇怪了;而玻璃陨石(似曜岩)能持续存在着60-70万年至3500万年也已经非常不简单了!它比一般玻璃的碱含量少了许多,使得抗腐蚀性的耐性更强,熔点也提高到1200~1500℃。玻璃陨石(似曜岩)表面的坑坑洞洞,正是『岁月的痕迹』。
再来,我们直接来看捷克陨石的基本数据。
英文名称:Mo1davite
中文名称:捷克陨石
别 名:也有人译为『莫道钵陨石』
硬 度:6.5-6.9
比 重:2.349
折 射 率:1.492
晶 系:无结晶形
熔 点:依所含内包多寡而高低有所不同,最大范围从1100℃~1600℃,平均范围在1200℃~1400℃。
其它特征:含高度的硅,含极微量的水,含有气泡。
估计年龄:约1480万年
我们再看看从两个主要产区所采集到的捷克陨石样本,其化学成份的分析,与比例上的高低:
成份 波西米亚 Bohemia
有效样本93颗 摩拉维亚Mor.aVia
有效样本45颗
SiO2 79.98% 79.26
TiO2 0.33 0.40
Al2O3 9.95 10.86
FeO 1.81 2.18
MnO 0.08 0.07
MgO 1.97 1.31
CaO 2.71 1.43
Na2O 0.45 0.54
K2O 3.38 3.39
还有一些极微量的化学成份,就略过不提了。
从上表看来,『硅』是捷克陨石最重要的成份,也是因此,硬度高于一般玻璃的5,可以刮伤玻璃的。
铁与铝的成份组合,是造成捷克陨石会变成绿色的主要原因。
还有一个特点,捷克陨石内的含水量特别低。
捷克陨石里常含有一些小气泡,几乎是呈真空状态,一度让某些人认为它就是来自太空真空地区的一个证据。后来,发现在海平面高度急速冷却的玻璃,亦会包含有几乎呈真空状态的泡泡,就不再被视为支持太空下来的证据了。
科学家测试,捷克陨石里面的泡泡,其气压大概只有正常气压的1/1000~1/20,相当于离海平面20公里处的高空。试一试里面空气的成份比例:
CO2 13~69%
CO 0~33
O2 O~0.6
H2 22~41
H2S+SO2 2.6~4.8
N2 0.2~6.1
CH4 微量
以及极微量的稀有气体
再来,不能不知道的,就是捷克陨石的分布地点。
很好玩,也很有意思的,这种绿色的玻璃陨石,全世界就只有在捷克这个国家找得到。是不是老天爷特别选的,谁也不知道?!
捷克,地处南欧洲大陆,南方接奥地利,西北接德国(前东德),右邻接波兰。图一、捷克与邻国关系图
捷克陨石的散布地主要在捷克南方省份,约在布拉格南方100~160公里及维也纳西北方160~240公里,大部份为农田的地区,以『波西米亚』(Bohemia)和『摩拉维亚』(Moravia)两地最著名。在波西米亚省,又以『芙塔娃河』 (Vltava River)所流经冲积的带状平原,近『奇克市』 (Ceske Budejovice)处,产量最丰。在摩拉维亚省,则有『吉拉瓦河』 (Jihlava River)流经『垂比克市』 (Trebic)区,形成一个冲积的盆地,以此地产量最丰。在此,我们把摩拉维亚(Moravia)和『芙塔娃河』(Vltava)的字母揉成一团,再拆开来看,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捷克陨石会被叫成(Moldavite)了。
图二、捷克波希米亚省绿色玻璃陨石分布图
图三、捷克摩拉维亚省绿色玻璃陨石分布图在捷克当地的『芙塔娃河』 (Vltava),外国人常以『莫道河』 (Moulda River)称呼,这也是形成『Moldavite』这个名字的另一原因。其实在捷克本身,早在1837年便有一位『Jan Svatopluk Presl』,在布拉格的矿物学报导里便使用了『Moldawec』这个名字。1891年时,在布拉格的波西米亚犹太庆祝节日上,报章记者也都用『Vitavin』来称呼此绿色陨石。现在,在南方波希米亚乡下还可常听到人们称之为『Moldavin』。这种绿色的捷克陨石一直到1970年代,才在美国的展览会上露脸,才渐渐为更多的世人所知。台湾则到1990年代后,才得以接触到捷克陨石。在美国、加拿大、澳洲,很多人因为和捷克陨石有良好感应,非常喜爱它,而昵称它为『E.T.宝石』(E.T.Gems)、或是『Moldy』这么简单又亲昵的称呼。跟其它所有的玻璃陨石一样,捷克陨石多是在松散的砂石、泥土中所寻获的,也多是在地表的浅土层约1-5公尺的深处。所以呢,最好的搜寻季节多是在春、秋两季,而且有大雷雨下过后的日子最好,收获容易多。因为冬季时大地覆盖着冰雪,土地又硬又冻,根本也翻不动。夏季时,则整个大地会覆盖着绿色的作物,则任何地上的东西也看不到了。春天里,农人们刚犁过田,把土地翻过一层来了,再加上大雷雨的冲刷,常常就可以在宽阔的平原上看到亮晶晶的水晶、矿物、及捷克陨石。嘿嘿,这也是最好发财的时机了。但是,这个钱也不太好赚。前面提到,常常在一立方公尺的土堆中,才能找到2~3颗而已。几年前,西元1976年,在布拉格市的查尔斯大学(Charles University)有一群学生,就以挖掘捷克陨石来做一项实验。他们总共有12人,分成三组在三地挖掘,以八天的时间,挖遍
了20立方公尺的沙堆及8立方公尺的土堆,终于筛检出来43颗的捷克陨石。这43颗的捷克陨石,总重才118公克,平均每颗2.74公克重。 而这里面,有30颗是较完整的,重量共98公克。其中,最大的一颗才13.276公克重,长宽高是26.3×21.9×18.8mm,是不到3公分见方的一个块状。最小的一块才只有0.391公克重,唉,还真的比一个人的鼻屎还小。但不要忘记哦,这里可是全捷克产量最丰富的地区哦!如果最丰富的地区才是这么样而已,那其它地区的产量是可想而知了。还有,经过长年的挖掘、捡拾,捷克陨石的数量骤减许多,且日益稀少。可想而知的将来,身价当日益高涨!捷克陨石非常戏剧性地出现在捷克境内,连紧邻的国家也沾不到什么好处。比如说,前东德的奥坦道夫市(Ottendorf),靠着爱贝河(Elbe)带来的捷克陨石,总数才一百多颗而已,其中最大的一颗有80公克重。在南方的奥地利更可怜,才几颗而已。是由考古学家在挖掘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迹时,地点在Krems和Willendorf附近,从先民的遗物中,发现他们把捷克陨石锋利的边缘当成一种切皮、割肉的工具,同时,也有配戴成饰物,当护身符。真是摩登原始人!总计,将捷克陨石的散布地,零零碎碎地拼凑起来,大概有15,000平方公里的大小。这对一个人的双脚而言,当然是有够大了,但是相较于黑色陨石(似曜岩)的分布范围而言,唉,又好像是白纸上的一点墨水渍而已。图四、德国(前东德)境内的绿色玻璃陨石分布地从1787年开始有人捡取捷克陨石起,一直到1970年止,据估计约有30,000~40,000颗出土问世,重量约在400公斤左右。而在1987年时,捷克当地的陨石专家波兹卡(Bouska)估计出土的捷克陨石约有200,000颗,总重则在2000公斤上下。这样子的数量与动辄数以百吨计的黑色玻璃陨石(似曜岩)相较,实在是少的可怜!即使是和钻石、红蓝绿宝、珍珠、翡翠的产量相比,也是非常的稀少与珍贵!图五、奥地利境内的雷地新、雷巴也有绿色玻璃陨石发现已经日益稀少,又普遍小尺寸的捷克陨石,也曾经出现过一些比较大尺寸的,抄录如下给大家看看,过过干瘾。有机会到捷克旅游时,别忘记到相关的博物馆去参观一下。 哇···········长知识 继续看{:soso_e130: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