陨石部落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快捷登录

查看: 2288|回复: 0

[佛教] 佛家与大家3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4-11-6 10:18:4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 明白了五蕴的道理,接著还要知十八界,所谓十入界?就是这五蕴身的眼耳鼻舌身意,六根接触到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,其中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的觉受作用。这是在五蕴身上稍细分它的活动功能,计算其六根、六尘、六识合为十八界。我们人的环境属六尘,六根属自我的生理范围,六识是自我的心理范围,然后由六识中的第六意识经过六根、六识对六尘,起分别心去产生各种好坏的觉受,再引起喜怒哀乐等种种生理、心理的反应,和种种不同的观念想法。我们人整个离不开五蕴十八界,所以要了解自我,就要从这五蕴十八界慢慢去了解,仔细去观察。如果我们真仔细去观察,那最后必然会有这么一问的可能?“父母没有生我之前,我在哪里?’ “我一口气不来时,我又去哪里?”各位,这就是一个生命的大问题。我在哪里?谁是我?你说身体是我,可是我还有能够思想的。并且,如果身体是我,到底眼睛是我?还是鼻子、耳朵是我?依佛法来讲,“我’是因缘和合而有,才能够成这么一个形体。我们有这身体一定跟父母亲有缘,靠著父精母血以及自己的业力便逐渐成胎了,经过近十个月的含育生了出来,再由不断的养育长大成人。然而这样因缘和合而来的我身和心理活动是我吗?这一点释迦牟尼佛与阿难尊者在《楞严经》中的七次征心、八还辨见的讨论里,讲得非常精彩,如果我们单单要讲这部分事理的话,就要花好几个钟头,同时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。简单说,我到底在哪里?这是佛法的中心课题,阿难尊者说:“我在身体里头。’释迦牟尼佛就一一批驳其不对之处。阿难尊者又说:“不对,不对,我在身体外面。”释迦牟尼佛又再一一批驳其错谬之处。阿难被释迦牟尼佛一再否定,弄得哑口无言,最后只好表示:“我不在身体里头,也不在身体外面。’结果还是错误的。所以各位,“我”在哪里?单单这个问题,那讨论起来麻烦了。如果以禅宗后来的修行方法来讲,是用参话头,比如“父母未生我前,什么是我本来面目?”,或者“念佛是谁?谁在念佛?’这类的问题来参究。禅宗的参话头是一个修行的下手方便,主要还是在破除自我身心的执著。各位有心也可去思考这个问题看看,慢慢去探讨,至于有没有找到答案,暂且没有关系,不必急。
你不要常常跳起来
我在民国五十八年,当兵的第三年看到了《六祖坛经》,我一口气把它看完。我看到六祖的师兄神秀大师写的偈语: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。”六祖那时是初学,他听到有人念诵这偈语,知道这偈语尚未明彻佛法,便请人在寺墙上题了他的偈语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神秀大师的偈语把我们的身心比喻为菩提树和明镜台,意指这身心能觉照,像一个明镜,因此必须常常去擦拭,不要使烦恼尘沾上,这样就是佛法的修行宗旨。这个说法等于是讲我们修行要经常起好的、正的念头,让它发扬光大,不好的念头,赶快把它化掉,没有错。但由六祖表达出来,气派就不一样了。 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’,我们的五蕴身心本空,本来就非树非镜地无有我相,这才是真正的清净,所以是“本来无一物”,它又“何处惹尘埃’呢?这是禅宗的一个大彻大悟的境界。如果你懂的话,那你找到自己了。不然我们这个“我“,他的情绪都被事物所控制,情绪等于都系在别人的身上,跟着别人起舞。别人赞叹你,就高兴得跳起来;人家毁谤你,也气得跳起来,这样这个“我’不是很颠倒吗?修行佛法要把握到万化由心,一切唯心造的道理,由此来庄严自己,来圆满人生。“无我”之乐
以上所说是佛法所讲“无我”的道理。有人会说既然无我,那人生再怎么打拼,又有什么用,学业也不用求,事业也不用做了。实则不然,说有我或无我都是方便说,无我是用来破除私我,你愈能无我,愈能在解脱中成事而自利利他。另外佛法还讲无常,一切都刹那刹那在变,你前一秒钟想得好好的,往往后一秒钟就否定了自己前一个念头。生理上,我们的细胞不断地新陈代谢,新陈代谢就是无常。至于花开花谢的无常现象,那大家的体会就更深了,只是比??又觉而不察。可以说我们的生命一直都在好好坏坏的无常变迁中,情绪起起伏伏,因此这种无常是苦。当然人生也有许多快乐,但快乐是什么?佛法说它是坏苦,也就是它会变去,失去快乐那多苦,所以叫坏苦。而生命中的一切苦,叫苦苦,因为苦本身就是苦。至于无所谓苦,也无所谓乐,叫行苦,就是人莫名其妙地在那儿日日年年地过日子。所以这样说来,人生真如佛法说的“苦海无边”了?那这人生不是太恐怖了吗?
其实无常虽是苦的,但无常和苦是幻化的,不是绝对的。因为我们若能勘破这个人生的私我,破了我执,认清无常变化中有一个不变的,那佛告诉我们,生命其实是“常乐我净”的,生命不生不灭,本来圆满清净安乐。如果我们修行能明心见性,有禅定功夫,见地上又有智慧,那么人生何来有苦?何来无常?何来烦恼?这时便能时时以禅悦为食,非世间各种欲乐所能比。清末民初的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,有一次他在陕西终南山住茅蓬,一天他煮芋头,看看锅里水正在滚,芋头还没有熟,他想就稍微坐一下吧!结果这坐一下,等到眼睛一张开来,哎呀!那个芋头都发霉了,算算时间已经过半个月了,这就是一种禅悦为食的境界,因为他已得到自心的清净之乐。我们修行透过打坐、念佛或观想、念咒、参禅等等方法,慢慢把我们身体上的毛病去掉了,身心放松了,那时喜悦心、欢喜心都来了。惟有从定跟慧里头才能够得到真乐,才能够找到那永恒不变的那个,那时候的这个“我’远离了一切对待、对立,非任何言语所能传达。
生活中的“不二法门”
所谓远离一切,以佛法修行的观音法门来讲,其中有很重要的一句话:“入流亡所”。“入流亡所”就是你的心与一切打成一片,融合一体,没有你我的差别,超越了相对,没有对立,没有烦恼,可以通达佛法所讲的“不二法门”。什么是不二?好比说长跟短这是相对的一对,圆的跟扁的也是相对的一对,善跟恶、是跟非也是一样是相对的一对。我们世间法就是处于这种相对的二分法中。佛法不然,它是不二法门,将一切对立都融化掉了,这可以说是一种大修养。这种修养我们要看《华严经。净行品》,它把我们从早上到晚上整个生活的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平等待之。平常人顺境会起贪心,逆境会起嗔恨心,你能够把顺境跟逆境都摆平了,那你心里头就清净了。《净行品》中之一提到印度出家人托钵为生,当他托空钵时,也就是没有人供养,这时人会生烦恼:“糟糕!我今天要饿肚子了。”但如果你有好的、正的观念,就会这么想:“今天托不到饭菜,正好来断食,正好来清理肠胃,正好打坐,好好用功。’这样心中没有挂碍,没有逆境之感,反而还起这样的心愿:“当愿众生空无烦恼。’如果是托满钵,这时人往往会好高兴,这下子可以大打牙祭罗!贪心来了便多吃一碗,结果肚子好胀,马上果报来了。因此托满钵时,当心中发愿:“当愿众生,具足一切功德。’回去正好分给师兄弟们一点。这样修就是行“不二法门’,远离一切分别心,能让人得定生慧。
当然我们也可用念佛的方法来修定慧,将所有妄想不管好的、坏的全归到佛号这一个念头,这样能够逐渐培养定力。光凭定力还不够,还发现不到无我。真正无我还要将这“万法归一’的念佛再推前一步,问“一归何处”?也就是一也要把它化掉,这样才能够找到一个大我或真我,与天地同根,与万物同体,那就可通达“常乐我净”了。所以我们要了解佛法是我,我是佛法,整个三藏十二部经的佛法都是为我来注解的,都是为我们生命体在开发的,而佛在哪里?佛在心中莫远求。禅宗讲:“即心即佛。”《观无量寿经》讲:“是心作佛。”又经云:“心、佛、众生三无差别。”其意在此。


陨石部落论坛:https://yunshibuluo.com 专注探索陨石能量与灵性的陨石论坛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陨石部落 ( 冀ICP备13018316号-5 )

GMT+8, 2024-5-2 20:57 , Processed in 0.076326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